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镇安科学发展
作者: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13-01-21 17:52:51          阅读数:15198

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镇安科学发展

中共镇安县委书记   张盈安

党的十八大提出,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着力推进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,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、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,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,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。这一科学决策,为陕南地区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、注入了活力、带来了机遇。镇安位于秦岭腹地,是一个典型的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同时也是国家南水北调重点水源涵养区。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镇安科学发展、富民强县进程,既是维护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的政治责任,更是保护我们长久幸福生活的职责所在。为此,县委、政府确定了建设“生态文明大县、旅游休闲名县、资源循环强县”的战略定位,依靠绿色、生态产业集群支撑镇安科学发展。

一、立足青山绿水,构建生态产业链条

镇安山清水秀,生态良好,资源丰富,气候温和,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,积极构建生态工业、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,支撑生态文明建设。

构建生态工业链。依托丰富的黄金、铅锌、钒、钼、石灰石等优势矿产资源,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,深度开发,集约利用,构建优势矿产—开采选冶—产品深度系列开发;石灰石矿―生产水泥-制作水泥系列产品等主导产业链,并针对大量尾矿严重浪费的实际,加强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,加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力度,培育尾矿-伴生矿回收利用;尾矿-生产水泥、制作免烤砖瓦;黄金尾矿-提炼石墨、生产微晶玻璃和窑变色釉等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链,奋力打造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。

构建生态农业链。依托丰富的水力、生物资源,有序开发旬河、月河水力资源和绿色农畜产品,构建自然水—水力发电—电站库面养殖、游乐与电能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;良种—种植(养殖)—绿色有机食品—产品深加工开发—副产品生产饲料、有机肥的循环产业链,形成农户“圈-沼-菜”、大型养殖场“场-沼-地”、林产“药-养-加”三个“三位一体”的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,延长产业链条,增加产品附加值,努力把镇安建成全省绿色产品基地。

构建生态旅游链。加快木王山、塔云山风景区、旬河山水、月河风光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,构建景点开发-宣传推介-旅游商品开发-休闲观光-综合消费;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—景区游乐与科考—天然氧吧休身养性的生态旅游产业链,着力打造秦岭生态旅游最佳休闲度假区。并在旅游中心区、集散地、农家乐片区,开发狩猎、攀岩、演艺、水上游乐等旅游消费项目,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。提升服务水平,围绕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等旅游要素,重点贯通风凸岭隧道,提升改造重点景区主干道路,完善各类服务设施,建成连接县内各大景区和全省大旅游环线的交通网络。

二、着眼长远目标,加快“三县”建设进程

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,提出建设“美丽中国”和“五位一体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镇安作为“美丽中国”建设的一分子,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“生态立县”战略,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打好绿色品牌,建设生态文明大县。强化环境保护,抢抓、用好国家生态打好绿色品牌,建设生态文明大县。强化环境保护,抢抓、用好国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机遇,加大森林资源、水资源、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,治理城镇、河道、农村环境卫生,特别在重大项目建设中,始终本着“最小程度破坏,最大限度保护,最强力度恢复”的原则,提高“三废”处理率,努力实现“零排放”。加强生态建设,抢抓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机遇,围绕创建省级生态县、省级低碳试点县目标,加强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,认真实施水保生态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工程,大力推进绿色集镇、绿色村庄、绿色家园、绿色河流、绿色公路、绿色产业基地建设,提高森林覆盖率,建设“绿色生态家园”。培育生态理念,大力开展“共建生态文明、共享绿色未来”、“保护环境、从我做起”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绿色校园、绿色机关、绿色社区、绿色医院、生态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,树立全民生态文明道德观念。

做好特色文章,建设旅游休闲名县。优化规划体系,抓住省上把镇安旅游产业作为“一县一产业”重点扶持的机遇,依托“秦岭国家中央公园”和“秦岭最美是商洛”品牌平台,突出山水特色,以生态旅游为龙头,以休闲度假、商务会议游为补充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品位编制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开发专项规划,推动旅游资源科学、合理、有序开发。打造精品景区,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,制定旅游产业开发优惠政策,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。按照“布局合理、结构优化、档次多样、服务多元”的要求,引导支持住宿、餐饮等服务行业发展;抓好旅游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,形成产、供、销一条龙服务,提高旅游综合效益。深入挖掘地方民俗和历史文化,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。

走好循环之路,建设资源循环强县。优先发展清洁能源,重点抓好国网镇安抽水蓄能电站、旬河流域梯级开发、北阳山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。推广沼气、太阳能、生物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,努力解决农户的能源需求。发展绿色产业,延长产业链条,增加产品附加值。坚持“点上开发、面上保护”的原则,按照“抓大放小,扶优做强,整合资源,深度开发”的思路,加大资源整合力度,严格环境准入标准,引进培育技术领先、管理先进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,重点培育中金集团金岭金矿公司、尧柏秀山水泥等支柱产业,集约式科学开发矿产资源。

三、建立三项机制,保障生态文明建设

党的十八大提出,要把资源消耗、环境损害、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,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、考核办法、奖惩机制。对镇安来讲,要主动适应、积极跟进考评指标的变化,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,保障生态文明建设。

建立生态优先考评机制。把空气良好以上天数达标率、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、水土流失治理率、森林覆盖率、城镇污水处理率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、清洁能源使用率、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、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等生态环境指标,纳入乡镇、部门、企业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,增加考核权重,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,并将考评结果,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拨任用、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,形成生态优先的考评机制。

建立政府推动政策机制。按照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政策及省市配套政策措施,围绕生态文明大县、旅游休闲名县、资源循环强县目标,从财政、投资、产业、土地、农业、人口、环境等方面,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,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、生态旅游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。

建立科学有效监管机制。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,全面开展土壤污染、地表水、环境空气、污染源和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。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监督重点,每年定期组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、视察活动,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。强化监测能力建设,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,并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技术培训,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环境监测系统,提升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评估能力。


来源: 编辑:slswdxlx